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关于来自小县城并计划在外地大城市定居的25岁+普通未婚青年从中小学同学里择偶相亲结婚的合理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年2月7日责任编辑:赵小云来源:南方日报

警告,本文全文5300字+,没图。如果能读完,谢谢你的耐心。如果读不完,谢谢你点开。中秋节草创此文,一家之言,现在发送上来。

关于来自小县城并计划在外地大城市定居的25岁+普通未婚青年从中小学同学里择偶相亲结婚的合理性分析

名词解释:

【小县城】:指普通县城,包含城镇户口和农业户口;不要抬杠说自家是雄安县的。

【25岁+】:25岁开始,本科生已毕业三年,硕士生正在毕业前后,是大多数人开始被父母亲友高频度催婚的年龄;如果你22岁就被高压催婚了,那么这个22岁和25岁代表的被催婚事实没有本质差别。

【普通未婚青年】:普通家庭出身的未婚青年。至于什么是特殊家庭出身,请读者自行想象。

【外地城市】:主要指北上广深,省会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以及近年来人口净流入的部分地级市(如徐州)等。人口大量净流出的普通地级市不算。

【择偶相亲】:包含无介绍人的自发相亲,和有介绍人的安排相亲。

【定居】:包含选择工作或购置居住属性的物业,认同一个城市的发展规划和文化氛围,在本城市有一定的人脉积累,愿意与此城市长期(约十年以上)共同成长。

▼本文只讨论“合理性”,至于不合理性的部分,在笔者看来不重要,在此不作讨论。

一、 地域地理和文化认同

中国将元代的行省制度继承和发扬至今,现代人一旦出省,自我介绍时大抵都有一句“我是XX省人”,即使号称大内斗省的江苏,莘莘学子们也因为同一套变态的高考试卷而抛弃偏见,达成了空前的团结。地域文化可以造就人的主要底色,地域不同则文化基因不同。无论多么开放的中国,都存在地域的抱团,什么商会啦老乡会啦之类的,不多说了,懂的自然懂。

二、 饮食习惯

我从小时候直到读本科,都挺能吃辣的,后来发觉这个饮食习惯经常导致半年一个周期、持续半个月的胃疼,不过自从戒除主动摄入辛辣食物,就没啥事儿了。并不是彻底戒除,只是食辣变得很有节制。饮食习惯的南北差异巨大,个体差异也很大,年轻小两口首先不需要解决谁做饭谁刷碗的问题,因为首要遇到的便是去菜市场买什么的问题。想到山东,就是煎饼大葱,想到胶东,就是海鲜啤酒,想到河南,就是烩面胡辣汤,想到广东,就是早茶,想到武汉,就是热干面,想到重庆,就是超辣的牛油火锅……不一而同。地域相近的同时,饮食习惯的相近直接就使人亲近,二十多年的饮食习惯并不能说改就改。既难改,改得痛苦,则不如不改。极少有夫妻做出两种口味截然不同的饭,一人吃一个,这并不经济,也并不长期有利于增进爱情和婚姻。当然,特别闲的除外,每天都有大量时间鼓捣吃的就行了。

三、相似的童年记忆和校园共鸣

一是童年记忆,同一个省份地区的,童年时候能玩耍的东西都差不多, 90后上幼儿园的时候,全县恨不得就一个正经的幼儿园,这代人多出于此,从穿开裆裤就互相认识了。你们玩的玩具,读的课外书,都是同一个时代的产物。从小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的,和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元钱》的,不会是一代人。

二是校园共鸣。此处的校园侧重于中学及以上,普通县城,90后上中小学的时候,全县也就一个好初中、好高中,这代人里上高中并上了还不错的大学的人,大抵都在这个高中,毕竟这类高中向外输送了最多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目前构成了一二线城市外来人口的相当比重,本文所说的 “小县城并计划在外地大城市定居的25岁+普通未婚青年”就来自于这波人。他们有足够的智力和坚韧在大城市留下来,无论是进入体制还是做普通上班族。他们从小到大甚至拥有同一拨老师,这些培育出人才的老师们构成了学子们回首青春时的另一种共鸣。笔者本人一直将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老师们记在心中,并感恩于于行动。感恩是基本品质要求,无论是内心还是行动,感恩意味着认可他人的付出,也意味着强大的和解能力和向善能力,无论发生过多少不愉快,日子都要往前看,心胸大的人,路才能越走越宽。和笔者最要好的同学们,也都具有这个品质。

至于听什么歌曲,读什么小说,不多言啦,90后的你我,多少都有过为周杰伦狂热的日子。至于刷过多少高考真题,同桌给你讲过多少数学题,这也都构成了校园共鸣的一部分。

婚姻恋爱的结合不是凭空创造未来,有美好的回忆总比没有的好,这构成了双方互相认同的基础。

四、知根知底

熟人社会和现代社会正在碰撞,然并没有很好的融合,冲突时有爆发,对于外省人的偏见和怀疑,在很多人的头脑中无法消除,诸如河南人偷井盖,湖北人九头鸟,东北人黑社会、新疆人bao-kong的偏见甚嚣尘上,并伴随着一些网络舆情的发生时有发作。我们需要去共同解决误解,但是个体并无必要卷入无谓的这种争执。中国人相信熟人社会的力量,因为熟人社会真的有力量,即使在省会,去医院找熟人、孩子上学找熟人都很常见。既然共同来自同一个小县城,大抵不出三代人,都能扯上点关系,同村的、隔壁村的、爹妈们在一个单位的,不一而同,知根知底,这就是熟人社会带来的安全感。当然,此类知根知底也对一些人带来了择偶上的不利,比如一个男子年轻时生活作风过于狂浪,即使后来浪子回头,他的“江湖传说”江湖传说依旧会对他的婚恋产生不利影响;女子也是,这并非荡妇羞辱,实在是男女都不可逃脱。越小的地方,人们会因为熟人连接相当紧密而更注意名誉。不是很明白的话,请复习一下费孝通的《乡土中国》。

五、学历智商和视野情商

以笔者为例(2020年开始上县高中),随着时间的经过,目前通过微信等方式尚能取得联系的同年级老同学,基本上还算是属于一个大的圈子,说白了,这些人仍然有继续深化社会关系,互惠互利的需要。我所在的县高中,毕业后也有少部分同学直接和班集体脱离了联系,可能是混得太好,或者混得太不好,或者干脆对同学关系之类的不感冒。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县城高中,在笔者高中时的阶段,并不流行师哥师妹这样的跨年级搭配,这一点和大学截然不同。原因主要是彼时高中以学业为重,无论是校方还是学生自己,都很少组织真正发生跨年级个体互动的活动。这也就是说,从高中同学校友中择偶,主要还是同年级内部进行,我们很难进行跨年级选择,这无形中也增加了找非本年级校友结婚的难度。不过有人瞄上了老同学的表妹堂妹之类,这就是另一回事了哈哈。

中国目前接受过本科及以上教育的人口,只占全部人口的4%,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5%。即使是体制内的“人才”,真正具备自然科学基础素养的也不多。

我无法接受认为“5G信号会释放有害辐射”的人,即使不是相关专业出身,基础的思考判断能力和检索能力应该是有的吧。如果经过科普,仍然相信“5G信号会释放有害辐射”,那我觉得这个人应该去做做红外线磁疗,去治治脑子。

至于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改革开放40年了,由于90后高等教育人群年轻时埋首读书,社会阅历在最初时候自然比不上早早进入社会的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但是等这波大学生回过头来进入社会,他们的社会化速度之进步将是飞速的。

除了改朝换代之际有几个莽夫能登人极的个例,我们还从未见过双商低的人能够长期统领双商高的人,至于大学毕业生给小学毕业的老板打工的传说,听听就得了,这只能证明个别小学毕业的人的极其优秀,并无法证明大学生的普遍愚蠢。

学历是表象,双商是核心。这是本部分想说明的问题。

六、彩礼问题

彩礼问题往大了说还是地域问题和文化差异问题,这里单独再说一下。

重庆人嫁女,普遍不要彩礼,羡慕吗?重庆的朋友们说,重庆人嫁女,确实不要彩礼,人家只要工资卡和家庭财政话语权,重庆的离婚率高居全国前列(此处并非指高离婚率是件坏事)。新闻时常报道,部分福建人嫁女,陪嫁的黄金首饰能论斤称。不同地区,彩礼风俗太不一样。

我建议谈婚论嫁的情侣们,早点和两边的父母讨论一下彩礼问题。不知道多少情侣的爱情葬送在这个坎上。最美好的婚姻,理应得到父母的祝福。中国人的婚姻,从来不是两个人的事情,无论承不承认,它都是两个大家庭大家族成员的共同事务。

在这个问题上,女性不应狮子开口趁机勒索,男性更不应因女方收受彩礼就认为买断了对妻子一生的支配权力。

美好的婚姻应该是互相扶持,互相成就。

你是什么,你有什么,你将来大概率会有什么,这就是自我定位评估的问题,一对时刻具备准确自我认知的男女,没有理由会拥有糟糕结合的婚姻。

中秋节参加乡下老家的婚礼,和发小交流,发现近些年女方的彩礼基本都是再带回小两口的新家庭,卖女儿给儿子娶媳妇的很少了。

人的尊严,是互相尊重而获得的。

七、独生子女小两口之逢年过节回谁家的问题

这个问题普遍适用于所有籍贯不同的夫妻,只是在独生子女婚姻问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爱情是两个人之间的问题,但过年回谁家至少是六个人之间的问题:夫妻两人,男方父母,女方父母。而籍贯相同的人,再远也就方圆百里的一个县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中国正在走向现代化,但逢年过节亲友团聚是全世界的共同选择。普通人没那么多钱,全家去海南过年是少部分的专利,普通人不要期望完全用钱来解决回谁家过年的争论。

一时可忍,若一辈子忍下来,这都将成为家庭成员之间的芥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希望有解决此问题经验的前辈们留言指教。

八、(外)孙子女由谁隔代抚养的问题

我已经无数次听到过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吐槽过这个问题。中国的民法管得挺宽,就是没规定(外)孙子女由谁隔代抚养的问题,这不是一项法律义务。因而大家只好用习俗习惯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外打拼立足,无论男女,都累得不行,照顾小孩子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如果你从家乡找个对象结婚,这个问题好解决一些,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在一个地方,各自划分时间照看(外)孙子孙女即可,可以避免奔波,也使得小孩子的成长环境更稳定,不至于出现小孩子只和姥姥亲或者只和奶奶亲的情况。中国人讲究天伦之乐,人伦亲情的分享应该平等,让有心付出、愿意付出的人得到精神上的回馈愉悦,让爱传递循环,就是天伦之乐的题中之意。

写到这一段忽然没思路了,先不展开说了,反正就是那么个意思。

九、婆媳问题

婆媳问题的根源在哪儿我不清楚,每个案例都有它的特殊性。不过有一点毋庸置疑,对于婆媳关系的维护,丈夫(儿子)应承担绝大部分责任。明理的人,能在婆媳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适时地召开家庭民主生活会,而不是背地里瞎折腾,眼看小问题变大,大问题爆炸。

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地域差异小,则生活习惯差异也相应小一些。还是那句话,我们不怕麻烦,但不要自找没必要的麻烦。我相信有很多不同籍贯和生活背景的婆媳在相处时也可以十分融洽,这需要双方都有很高的品德修养。

处理婆媳问题,需要加强互信和尊重,不要妄加干涉对方。

即将当婆婆的中年女性,一定要克服“儿媳妇是来和我抢儿子的”荒唐想法,无论何时,夫妻应该永远只以自己或自己的配偶为生活的主要重心,孩子结婚了,那就由他去吧,不随意干涉就是最大的祝福。

同样的,作为新媳妇,不要认为老人不给你看孩子,到老人老了的时候就不那么孝顺。当你无所适从,最好听法律的,法律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那么你的丈夫对他的父母,也就是你的公公婆婆就有赡养的义务,同样的,你对自己的父母也有赡养的义务。均衡地说,你多孝顺婆婆一点,老公就会多孝顺丈母娘一点。

当然,如果夫妻两人都不赡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孝敬对方的父母,我就不说什么白眼狼之类的话了,法律会随时来审判这样的人。

至于丈夫(儿子)的角色,我认为钱能解决婆媳问题中的90%以上的问题。作为丈夫,如果你用了很多年时间,无论如何、使劲浑身解数都无法说服这两个女人和平共处,那就努力挣钱吧。如果婆婆或者媳妇特别能挣钱,这个问题一般也都能解决,甚至不会产生。

这就是我的婆媳相处观。

十、小结

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根本上来说是反人性的,至于人性是什么,人性之恶就是贪嗔痴之类,中国目前的一夫一妻婚姻制度压制一部分恶劣人性的发作,换取人性之善的某种和谐平衡。个体的人万勿和人性作对,更不要考验他人的人性,人性从来禁不起百分百的考验。圣人也有,我们凡胎俗子,有几个能做一辈子圣人?满口仁义道德却无法知行合一,可耻。

美好的爱情是人性的点缀,爱情是婚姻中的锦上添花,有些人从恋爱中得到了花,有些人从婚姻中得到了花。所谓的真爱=精神依赖+肉体依赖+沉没成本。鸡汤只告诉人爱情的动人,我希望能读到本文的朋友们能意识到,婚姻以血缘、利益为纽带,以互相陪伴为灵魂。

善于爱他人是一种能力,善于接受他人的爱也是一种能力。爱的交流,不应该伴随伤害和专制,中国人极少懂什么家庭民主,这是接下来几十年上百年需要持续启蒙的。

最后,还需要强调的是:即使我们努力争取找一个三观合、习惯近的另一半,也仍然要认识到,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婚姻关系中的核心情商依旧在于“面对和处理两个人之间不一致”的能力,这是要持续一辈子的过程,无论做什么事,偷懒都没有好结果,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善于修炼内功的人方值得获得幸福、保持幸福。

婚姻

话说回来,说了那么多现实性因素,最后还是要祝福所有有情人在拥有爱情的同时,都拥有无比的勇气,克服所有的困难,既然缘分来了,那就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祝你成功,一辈子都持续成功。如果你能成功,不用感谢谁的口头祝福,那是你自己的道行和修炼,是你应得的。

欢迎指正!想抬杠就来留言区哈~感谢支持~

作者简介:虞荠子,原名李茜博,豫东人,求学齐鲁七年,山东大学中文系本科,法学院法律硕士,刚入行地产的大头兵一枚,法务小专员。最近一年内业余关注和研讨婚姻家庭相关的一些问题。

邮箱:lixibo1992@qq.com。

微信公众号:十月书屋(shiyueshuwu)。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野狼谷电视剧全集
  • 2、非诚勿扰15号女嘉宾王茜
  • 3、www4399con
  • 4、地铁2033txt
  • 5、弱的拼音
  • 6、老舍茶馆地址
  • 7、菅原瞳
  • 8、异界弓箭手
  • 9、历山学院
  • 10、空中小姐麻美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